舞台剧《九歌》北京通州文化馆开演

时间:2020-11-16 | 编辑: zxx | 来源:新京报

摘要:近日,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本届文化节以“行走运河,赋能小康”为主题,推出八大板块39项活动,邀大众共守千载文脉。其中编剧闫小平、导演邵泽辉合作的舞台剧《九歌》入选“文艺创作”精选板块,于11月15日19:30在通州区文化馆上演。


近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本届文化节以“行走运河,赋能小康”为主题,推出八大板块39项活动,邀大众共守千载文脉。其中编剧闫小平、导演邵泽辉合作的舞台剧《九歌》入选“文艺创作”精选板块,于11月15日19:30在通州区文化馆上演。

舞台剧《九歌》取材自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同名诗集。原作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悲天悯人、不畏强暴的思想,舞台剧《九歌》继承了原作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创造性地将其中的角色进行了当代化诠释,并将主题落脚在“人类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光明”上。谈及创作初衷,编剧闫小平表示,2020年初,《九歌》给人宽慰与信心,也引起她新的创作念头。当她看到原始初民突破恐惧,深入精神层面,与“灾难”“死亡”等对象交流。这种“对话”“突破”的强烈意志,成为话剧《九歌》创作的动力。

据了解,该剧将屈原原作中“少司命”“湘君”“河伯”“东君”“山鬼”等重要角色,以现代的方式讲述远古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精神层面对疫情引发的人类困境进行了反思,并触动观众对艺术、文化、生命等问题的响应。在编剧闫小平看来,疫情之中,发生在人类身上的事,何其剧烈、但也更幽微。话剧《九歌》不为表达而表达,不为独特而独特,只为善意地唤起不同的人的共情和理解,尤其是“向前”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主视觉海报上的“九歌”二字,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题写,他在阅读剧本后,认为用游乐场、夜店、求婚仪式等现代元素去重构《九歌》是大胆的尝试,又符合原作瑰丽绚烂、充满想象力的精神内核。

此前舞台剧《九歌》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新剧本》杂志共同主办,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2020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创作人才培养计划”中脱颖而出,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点评《九歌》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小剧场戏剧。剧作气质极古远又极现代,是一种现代神话寓言的品格,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剧场氛围,具有难得的气质和美感,从中尤能感到生命之间的命运相关、休戚与共”。

从这部作品创作伊始,担任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小剧场戏剧委员会副主任的邵泽辉就全程予以关注支持,并鼓励编剧自己尝试导演工作。当出现困难时,邵泽辉又亲自担任《九歌》导演。邵泽辉认为,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立足高远,在“运河精神”之下,具有多元化、现代化的全新面貌,给青年艺术工作者创造了很好的平台,他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把优秀的作品推向北京大运河文化节。

在此次创作手法上,导演邵泽辉更为注重诗意表达,融合了舞蹈、童谣等元素;舞美设计上,以河流作为意象,打造了一个人和自然共处的舞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剧中主人公“少司命”与“湘君”从迷茫、痛苦、绝望中,上下求索,克服恐惧、拒绝诱惑,最终在河水的陪伴之下,走向未来,展现了团结一致、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众所周知,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贯通南北、联通古今,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精神内涵的挖掘,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文化价值,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此次在“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上演的舞台剧《九歌》中的情感是跨越时空的,同时体现了远古的呐喊与当下的深情,呼应着大运河文化蕴含的“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精神。


免责声明: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与爱特豆无关。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误,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文章仅作参考。

关注爱特豆:
扫描下载APP
发布活动、参加活动,
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
关注订阅号
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
权威,及时,有情怀!
相关文章:
评论一下

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 010-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efu@itedou.com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入口 | APP下载 | 寻求报道

Copyright © 2015-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4288号-2   京网文[2018]4740-381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