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国家大剧院开演

时间:2021-05-14 | 编辑: itedou. | 来源:新京报

摘要:5月12日晚,“十年磨一戏”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随着风铃声响起,舞台上,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将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守望莫高半世纪的“敦煌故事”娓娓道来。


5月12日晚,“十年磨一戏”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随着风铃声响起,舞台上,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将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守望莫高半世纪的“敦煌故事”娓娓道来。观众们跟随剧中人物穿越半个世纪,共同走近樊锦诗致力莫高窟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一生,也走近以常书鸿、段文杰等敦煌莫高窟几代守护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生。

沪剧《敦煌女儿》曾被樊锦诗先生评价为“很符合敦煌气质的作品”。大幕拉开,西北大漠的风情扑面而来。随着剧情的发展,主演茅善玉从序幕唱到尾声,每场要满弓满调地驾驭数十段宣叙、咏叹,她的嗓音唱腔变换多样,时而软糯有味、时而委婉回转、时而慷慨激越,在时空交错的场景中,她一个转身便从25岁变为80岁,配合舞蹈化的肢体语言,丝丝入扣。与此同时,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和情境,茅善玉在亲自设计唱腔中既有沪剧的细腻温婉,又融入了京剧、越剧、黄梅戏、锡剧的唱腔特色,让整体演唱充满力度,人物表现有张力。此外,钱思剑饰演的彭金章、凌月刚饰演的常书鸿、吴争光饰演的段文杰的舞台表演真挚感人,将筑梦敦煌之路上的一个个人物鲜活地立于舞台之上。

沪剧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剧种特色赋予了“敦煌精神”更为鲜润的色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首都观众领略了沪剧的时代最强音。这部剧也历经了“十年”, 十年前,一篇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报道深深打动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创排历经多年,数易其稿,并带领主创团队八次深入敦煌,感受“莫高精神”,并融入到舞台呈现之中。在一次次推翻调整后,沪剧《敦煌女儿》用多重叙事的结构、磅礴的音乐、诗意的舞台、多媒体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呈现了一幅诗化写意、美轮美奂的敦煌故事。现场有观众表示,舞台上悬挂的飞天形象勾勒出敦煌壁画的背景,莫高窟里的禅定佛形象,照应了樊锦诗脚踏实地的坚守,简洁而又充满诗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西北大漠之中,更好地衬托敦煌人“守一不移”的敦煌精神。

《敦煌女儿》入选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程重点扶持作品、2019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8——2019年度上海文艺创作精品剧目,并获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本次演出结束后,分别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敦煌女儿》专家指导工作会议”和“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沪剧《敦煌女儿》“一改”专家研讨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专家共同探讨沪剧的发展和未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表示,“2020年度,艺术基金立项的17部滚动资助项目,是从110家文艺院团申报的125个项目中评选出来的,《敦煌女儿》入选非常难能可贵,是对上海沪剧院的一种肯定,希望上海沪剧院能够秉持一贯求精的状态,不断打磨,永攀高峰”。

据悉,去年10月杀青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计划于“七一”前后亮相大银幕。这部脱胎于同名沪剧舞台作品的电影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全方位呈现她坚守敦煌50多年感人至深的风雨历程,讲述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的“莫高精神”,同时展现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与爱特豆无关。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误,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文章仅作参考。

关注爱特豆:
扫描下载APP
发布活动、参加活动,
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
关注订阅号
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
权威,及时,有情怀!
相关文章:
评论一下

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 010-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efu@itedou.com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入口 | APP下载 | 寻求报道

Copyright © 2015-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4288号-2   京网文[2018]4740-381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