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明月几时》亮相2023西溪艺术节

时间:2023-06-26 | 编辑: itedou.. | 来源:潮新闻

摘要:6月25日,2023西溪艺术节暨昆曲《明月几时》在之江编剧村举行了发布会。


6月25日,2023西溪艺术节暨昆曲《明月几时》在之江编剧村举行了发布会。

西溪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第九届西溪艺术节将于7月14日到10月29日在杭州举行,本届主题:相宜。

“这个主题是我做梦想出来的。”“兼职”主持人、西溪艺术节艺术总监、著名编剧余青峰说。

相,即助也;宜,即适也。相宜,即为合适也。灵感源于苏轼的金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每个人要和自己相宜,相宜,杭州话是什么?”余青峰问。

暇意、适宜、落胃。大家说。“就像苏东坡一样,人要和自己和解。”

本届艺术节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允中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杭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杭州我为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杭州朱古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发布会上,主办方发布了本届西溪艺术节参演剧目及系列活动。

说几个亮点。

这一次,西溪艺术节首度与北京小剧场品牌鼓楼西文化有限公司合作,五部话剧《丽南山的美人》《我们在坠落》《发呆》《一只猿的报告》《断手斯城》首次打包来杭州。“鼓楼西”是很多戏剧迷的小剧场话剧入门,这次,从鼓楼西到西溪,西溪艺术节尝试探索戏剧与城市持久而深度的连接。

除了鼓楼西的小剧场话剧,小剧场戏曲也回来了。

小剧场昆曲《明月几时》的主创阵容首次与观众见面,主角是苏东坡。“但我们不可能再写他的爱情,官场上的斗争。”余青峰以苏轼生命的最后时光为切入点,古事新说,关注当代人的情感与成长,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

余青峰构思了20年。那时,他刚来杭州,住了三个晚上的东坡宾馆,又在东坡大剧院看了赵志刚的戏,“这是我当时的状态,也是和苏东坡的相遇。”

这部戏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允中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浙江京昆艺术中心联合出品,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演出。该剧由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余青峰、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屈曌洁编剧,倪广金导演,程峰担任唱腔设计、作曲,倪放担任舞美设计,陈晓东担任灯光设计,王笠君担任服装设计,董燕担任化妆设计。鲍晨、胡立楠、曾杰、胡娉担任主演。

苏轼的扮演者、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万字辈”演员鲍晨清唱了《定风波》。而另一组演员,则是浙昆年轻的代字辈演员,王恒涛、吴心怡等。

写过《苏东坡突围》的余秋雨专门为《明月几时》题写了剧名,“昨天寄出,今天刚刚收到。”余青峰笑。

除了昆曲《明月几时》,这次戏剧节上还将展演黄梅戏《薛郎归》和粤剧《金莲》,都是小剧场戏曲作品,现代意识、传统元素与青春气质的个性表达,体现出明显的当代特色。“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新兴的戏曲演出形式,以其灵活的舞台演出样式,强大的题材包容能力,成为戏曲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平台。

除了看戏,还有讲座。

本届西溪艺术节新增戏曲名家系列讲座活动,特邀“二度梅花奖”得主、好腔调·2022新古典戏曲季最佳男主角与女主角谢涛、李梅,将引领戏曲爱好者走进专业殿堂,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思考中,感悟戏曲艺术的独特之美与思想意蕴。

此外,在西溪艺术节分会场,宋韵小型音乐会、兰里宋韵儿童独立营、倾听兰里的声音——小小朗诵家、文三国风潮玩夜等文化活动。

【2023西溪艺术节节目】

话剧《丽南山的美人》(7月14日-16日)

昆曲《明月几时》(7月21日-23日)

话剧《我们在坠落》(7月28日-30日)

话剧《发呆》(8月4日-6日)

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8月11日-12日)

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8月25日-27日)

小剧场粤剧《金莲》(9月1日-2日)

李梅讲座(9月3日)

谢涛讲座(9月10日)

话剧《断手斯城》(10月27日-29日)



免责声明: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与爱特豆无关。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误,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文章仅作参考。

关注爱特豆:
扫描下载APP
发布活动、参加活动,
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
关注订阅号
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
权威,及时,有情怀!
相关文章:
评论一下

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 010-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efu@itedou.com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入口 | APP下载 | 寻求报道

Copyright © 2015-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4288号-2   京网文[2018]4740-381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