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谋求创新——藏戏《图兰朵》

时间:2016-12-13 | 编辑: 张雲菘 | 来源:西藏日报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戏发展的政策措施,藏戏艺术家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转变思路,推陈出新,小剧场藏戏《图兰朵》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积极探索。


图为剧中人物柳儿(右)为保护卡拉夫王子,与图兰朵公主在宫中对峙。

初冬时节,京城气温陡降。西藏藏剧团十几位演职人员坐火车,经过40多个小时的旅途劳顿,克服了身体和设备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带着新作藏戏版《图兰朵》,为北京繁星戏剧村的观众连续奉献了两个晚上的精彩演出。演出现场,观众接受了洁白哈达的吉祥祝福,品味了青稞酒的甘洌浓醇,感受到了来自遥远雪域高原的独特风情和活力。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如果在中国观众中做一个“最为耳熟能详的意大利歌剧作品”调查,《图兰朵》至少名列三甲。这部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的绝笔之作,以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讲述了一个充满异域想象的北京爱情故事,不仅在西方世界成为经典,更是引起了东方世界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在中国,《图兰朵》先后被改编为京、川、豫、秦等多个戏曲版本,芭蕾、舞剧、话剧等多种舞台形式,以及电影、动画等荧屏作品。就小剧场而言,据笔者了解,也曾有俄罗斯鞑靼族演员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过话剧版《图兰朵》。《茉莉花》的民歌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眠》的咏叹调被一次又一次改写,堪称“戏保人”的实例。那么,藏戏版《图兰朵》究竟带来了哪些惊喜?作为一部小剧场作品,它的创新实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从文化碰撞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古老藏戏与西方歌剧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中国戏曲志·西藏卷》记载:“藏学界和藏戏界多数人认为,十四、五世纪萨迦至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通过为建造铁索桥募捐而在白面具戏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蓝面具戏,从而使西藏戏曲趋于成熟。”如此算来,蓝面具藏戏的历史迄今已有六、七百年之久,在演出风格上,它具有服装道具色彩丰富、节奏明快爽朗、气质淳朴矫健等特点,与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在表现张力上有相近的地方。普契尼一生未到过中国,却对东方世界充满戏剧性的异域想象,这一点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回归,普契尼晚年选取阿拉伯民间童话故事集创作了《图兰朵》,这与传统藏戏的题材选取具有相似之处。受古印度佛教文化影响,传统八大藏戏剧目中多有取材佛教故事和印度史诗的情节,善于表现史诗传说题材的浪漫想象力,对展现异域文化和宫廷文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角色类型。

以蓝面具藏戏改编《图兰朵》,在剧目选择上做到了与剧种品格相契合,但在改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藏戏版沿用了原歌剧版的情境设置,将图兰朵设定为中国的公主,卡拉夫为鞑靼的王子,选驸马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城,这样一个故事通篇用藏语来讲述是否会带来文化上的隔离感?此外,如果藏戏版《图兰朵》能够尝试以藏民族的文化思维和爱情观来重新品评这个经典故事,乃至在“三个谜语”等环节的编写上突出藏族文学长于比喻、想象、夸张等特点,突出具有符号特征的西藏地域文化特色,想必将为该剧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性增色。

第二,从回归戏曲本体的角度来讲,藏戏版《图兰朵》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对藏戏文化品格进行了综合的、富于现代意味的突破。音乐设计上,西藏藏剧团编曲为《图兰朵》量身定制了新旋律,弥补了传统藏戏“腔长句短”、长于抒情而叙事节奏缓慢的短板,大大增强了唱段的叙事性。他们又从八大藏戏的80多首“朗达”,即戏曲唱腔中,筛选出约五六首基础唱腔改编为清唱,极大地突出了“仲古”,即嗓音的转换变化这一传统演唱技巧,突出了藏戏“如羽毛般排列”的伴唱形式,营造出一种抑扬迂回而又丰满辉煌的音响效果。不过,这次演出采用了录音,由于配乐录制时间匆忙,难以取得最为理想的现场效果,所幸现场鼓钹伴奏颇具特色,充分展现了藏戏鼓钹点子类型丰富的特点。传统韵白中,藏戏的说“雄”形式通常是由一位贯穿全剧的剧情讲解者,如“温巴”,用来讲解剧情,人物对白中较少使用。为了增加人物语言表达的内容,同时克服藏戏中口语道白过于生活化的问题,《图兰朵》在人物对白中大量采用了说“雄”,进一步扩充了语言容量。

表演程式方面,传统广场藏戏角色多佩戴面具,自专业艺术院团将藏戏由广场搬上了舞台,藏戏演员摘掉面具演出,在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表演技巧上有所进步,《图兰朵》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图兰朵》非常注重对传统身段的继承,角色上下场均采用了“顿达”“颇俦”“嫫俦”等,即男性模仿射箭、女性模仿捻羊毛的身段;其他动作设计也大量吸收了“台冬”“茶东”等步伐,如第二场中柳儿与卡拉夫王子的对手戏,节奏紧凑,又充满藏戏特色,十分精彩。这一场中导演还特别加入了内地戏曲“一桌二椅”的元素,设计了一出以藏戏身段为基础的挪换椅子的情节,颇为巧妙。

从演员来看,三个主要角色台风稳健,控场能力较强。柳儿和卡拉夫王子的扮演者能较好地把握人物,柳儿的痴情、隐忍、善良体贴,卡拉夫王子的执着、热忱、勇敢无畏都表现出来了,尤其是卡拉夫王子的扮演者,表情、气质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图兰朵公主这个人物的性格相比前两者要更加复杂,在她邪恶狠毒的复仇手段下仍然潜藏了一颗纯真的心。当这颗沉睡的真心被卡拉夫王子的爱唤醒的时候,也就是原歌剧版对爱情中“征服”与“被征服”主题的展现最为激烈的一场,图兰朵这个人物历经了最为彻底的洗礼和转变,这一段心路历程是塑造图兰朵人物形象的关键。在藏戏版的《今夜无人入眠》音乐响起之后,笔者一直期待着图兰朵公主这一转变,遗憾的是,演员对这一段的拿捏不够细腻感人,对卡拉夫王子的感情由恨到爱转变得不够自然妥帖。这种遗憾可以理解为藏戏演员在把握相对复杂的人物、细腻的情感心理时功力有待提高,也可能是演员舟车劳顿、带病上场等原因所致。演员表演中可圈可点的,笔者以为还有另外三个没有姓名的配角——着康巴服饰的花脸大汉,着小贵族服饰的白面小生和矮子小丑。这三个插科打诨的角色在场时间不长,却引起了全场阵阵欢笑,将传统藏戏演出中幽默、诙谐的长处和精髓都发挥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图兰朵》将藏戏的开场仪式,即温巴、甲鲁、拉姆的表演尽数搬上了舞台,又在全剧结束以后加入了与观众互动的祈福仪式,作为西藏推出的第一部小剧场藏戏,这有利于向内地观众展示传统藏戏演出流程的原貌、增强观众的感性认知。尽管温巴、甲鲁、拉姆的人数从7个、2个、7个减少到5个、2个、2个,考虑到内地观众的观看习惯,相对于70分钟左右的正戏来说,近20分钟与剧情无关的开场和结尾仍略显冗长,这是后来的创作者需要注意的。

第三,从现当代西藏舞台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藏戏《图兰朵》可谓江河纵横之外的一股涓涓细流。近年来,西藏藏剧团坚持新编现代戏和传统剧并举,倾力打造了《六弦琴缘》《金色家园》等大型原创作品,持续推进传统八大藏戏舞台化工程,已经完成的如《诺桑王子》《卓娃桑姆》《白玛雯巴》等。相比起上述几部大型舞台作品,《图兰朵》“小而精,精而美”的特点非常鲜明,这样一部小制作、小成本、坚持真善美原则的新作,对于丰富舞台剧目种类、繁荣藏戏文化市场具有相当程度的探索意义。

中国戏曲学院李永志教授长期关注藏戏事业,这次担任了该剧的艺术指导和总导演,他的两位年轻学生担任汉语编剧和导演,甚至在开场的温巴戏中扮演了两位仙女拉姆,戏中的大部分演员都是藏剧团近年招收的青年才俊,利用业余时间排了这出戏,音乐则由藏剧团经验丰富的扎西罗布老师编制,舞美、服装、道具等也都是利用了藏剧团现有的资源。简单高效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这样一部作品,真正体现了小剧场剧目的灵活性、实验性,也令我们看到了年青一代藏戏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看到了院团对于探索创新的包容鼓励,这种精神对于促进藏戏事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实在难能可贵。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藏戏是藏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藏族人民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珍视、保护传统藏戏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藏戏行业发展不完备、程式化程度不够高、剧本情节不够集中、歌舞娱乐性质突出等问题,发展、借鉴、创造表演手段,不断提升藏戏对新的观演关系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戏发展的政策措施,藏戏艺术家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转变思路,推陈出新,小剧场藏戏《图兰朵》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积极探索。


免责声明: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与爱特豆无关。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误,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文章仅作参考。

关注爱特豆:
扫描下载APP
发布活动、参加活动,
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
关注订阅号
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
权威,及时,有情怀!
相关文章:
评论一下

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 010-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efu@itedou.com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入口 | APP下载 | 寻求报道

Copyright © 2015-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4288号-2   京网文[2018]4740-381号

X